炭黑產業網據東營日報社/愛東營消息,全市科技創新大會提出,要聚力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著力打造科技創新強力引擎。而科技創新平臺是以提升區域創新能力為目標,以產學研等創新主體為依托,匯聚人才、資金、信息等多類創新要素,提供系列科技服務的設施平臺。推動科技創新平臺發展,不僅是順應科技發展潮流、提高創新績效、帶動產業升級的現實需要,而且對于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青島科技大學廣饒橡膠工業研究院自2019年11月揭牌成立以來,始終定位于“以院延鏈、以院強鏈”的戰略思路,服務橡膠工業產業鏈,緊密融合產業,建設國際領先的橡膠工業人才和技術高地,致力于打造“立足山東、服務全國、輻射全球”的發展格局。目前,研究院已入選省級新型研發機構、省級雙創示范單位、山東化工產學研深度融合示范單位。研究院積極與產業融合,牽頭成立了東營市橡膠新材料與智能制造創新創業共同體,參與建設單位61家,共同體整合政產學研金服用七大要素,全力打造互通、共享的產業生態。
橡膠工業有工藝復雜、體系龐大、產業鏈長等特點。我國作為橡膠生產大國,市場份額約5000億元,如何解決行業共性難題和關鍵技術,平臺載體建設是關鍵。研究院目前設立了橡膠新材料研發中心、橡膠智能化裝備研發中心、廢橡膠高值化循環利用研發中心、工廠環境檢驗檢測中心、高端橡膠制品研發中心、工業互聯網實驗室六個研發平臺,各平臺獨立運營同時又相互聯系,實現橡膠產業全產業鏈的研發平臺建設。同時,平臺依托研究院引進的院士團隊為核心,融合相關領域行業專家,針對行業卡脖子技術進行協同攻關。
研究院還積極推進成果轉化,目前已有“雙動力智能硫化機項目”“氣體誘導液相射流混煉橡膠新材料制備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等25項成果實現轉化,實現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科技交流是促進科技進步的重要手段之一。為促進橡膠行業技術人才交流,研究院積極承辦各項科技活動,先后舉辦了“東營市橡膠新材料與智能制造創新創業共同體大會”“第十屆、第十一屆中國化工大會”“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全國大學生高分子創新創業大賽”等高質量科技活動30余次,邀請行業內專家100余人次,參與人員5000余人次,促成合作意向300余項,極大地促進了橡膠行業技術人才交流。
為推進研究院人才建設,研究院積極推進專家智庫建設,逐步形成了多學科、多層次的人才團隊。目前,研究院柔性引進專家團隊130個,其中院士團隊6個。此外研究院積極融合作為科研生力軍的碩士研究生,累計為300余名碩士研究生提供咨詢及技術支持。未來,研究院將繼續發揮平臺作用,吸引人才,服務人才,致力于打造國際領先的橡膠行業人才高地。同時,研究院還積極推進核心技術專利庫建設,以全球競爭為導向,建立全鏈條全工藝的專利保護機制布局。目前,研究院累計幫助企業申請專利100余項,其中橡膠行業卡脖子技術專利10余項。
在創新創業方面,研究院將加強硬件條件建設,為創新創業提供場地和運營基礎——在目前500畝長城創新港的平臺基礎上,通過與廣饒縣政府開展戰略合作,再建500畝創新創業場地,進一步完善研究院公共服務機構,加強創新能力、測試與診斷服務、知識產權、認證、標準體系等方面的功能建設。在行業服務方面,研究院將加強創新能力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把更多創新成果和服務應用于行業——共同體將創新創業的科技成果、產品及服務應用于賽輪、華盛、金宇、雙星、米其林等國內外知名品牌企業,為行業提供技術和服務支撐。在運行機制方面,研究院將進一步探索新型的創新創業機制,逐步利用政策和機制優勢,將研究院建設成為橡膠行業的技術和創新高地,為吸引國內國際新材料行業尖端的人才和技術打造軟環境。
下一步,青島科技大學廣饒橡膠工業研究院將結合不同的創新需求、不同的創新活動和不同的創新主體,探索構建“共建、共治、共享、共贏”的多樣化運營模式,形成政府——研究院——創新創業人之間的良性互動,打通創新、資金、產業、服務、政策之間的有效串聯,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效率。同時,致力于打造開放、共融、共享的“政產學研金服用”生態圈,孵化先導性技術,打造關鍵技術方向的技術研發團隊,成立產學研用技術診斷服務中心,著力建設國際領先的行業技術高地。
(原標題:走在前 開新局——來自第一線的奮斗報告|青島科技大學廣饒橡膠工業研究院:打造國際領先的橡膠工業人才和技術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