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中國能源新聞網消息,“通過改造,實現了全生產線80%的自動化率,以前涂敷一根鋼管需要按27個按鈕,現在僅需按1個按鈕就能全部解決了!”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清潔能源公司管道技術分公司成功完成配重涂敷生產線、防腐生產線和防腐管標識噴涂的自動化改造,引得一線作業人員的連連稱贊,“就拿自動噴碼設備來說,改造后不僅可以大大減輕人工噴碼的工作負擔,就連噴涂出來的管體標識也更美觀、更準確了。”
“提升一線作業智能化水平,為基層員工提供健康舒適便捷的工作環境”是海油發展(3.000, -0.02, -0.66%)2022年“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一項。今年以來,為了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廣大職工,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油發展”)持續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創新“總部牽頭辦”“上下貫通辦”“全員參與辦”的工作模式,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常態化、長效化,確保干一件成一件,切實把好事辦實,把實事辦好,讓群眾的獲得感范圍更廣、幸福感成色更足。
“民生工程的事要抓緊安排,再忙也要為大家解決實際問題。要多投入、多研發,通過自動化、智能化改造,把員工從高強度的勞動中解放出來,要讓員工身心健康地開展工作。”海洋石油基地作為聯通海陸供應鏈關鍵節點,運營調度各類設備設施,周轉著幾十萬種供應物資,傳統人為的作業模式不僅給一線員工帶來了沉重的工作負擔,而且還嚴重制約著海上生產供應保障的效率和質量。為了實現有效的“減負”“增效”,海油發展物流公司以智能基地建設為契機,逐步落實了包括生產數據自動采集與處理、生產可視化管理和生產智能調度、自動化裝卸與運輸配送在內的多項重點改造任務。船舶在港時間縮短18.4%,承載具流轉效率提升21.4%;模擬配載實現基地裝船作業全覆蓋,配載準確率達到100%……一連串數據有力地印證了基地智能化改造帶來的可喜變化。
隨著海油發展常州院產業化基地內柔性線第一批涂料產品正式下線,標志著常州院智能工廠示范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效。從下達任務、選定配方到原料加注、混勻灌裝,整個涂料生產流程總耗時不超過3分鐘,通過對傳統人工生產模式的智能化改造,涂料生產及倉儲流程得以集成和簡化,生產效率提升3倍以上,定制化產品交付周期可縮短70%。
“改造后,智能工廠能根據產品交期、原料庫存、人員排班、在產情況等信息對生產訂單進行智能排程,徹底告別了以前拿著紙質業務審批單在各部門間協調生產的繁瑣流程。”生產調度負責人丁偉忠說。
(原標題:海油發展發揮“智能”優勢讓一線“減負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