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8月12日消息,
貿易戰升級,多國對中國輪胎加稅
近期,與輪胎相關的反傾銷動態頻頻傳出。
印度財政部稅收局近日發出官方通報,宣布接受印度商工部對源自中國的卡客車輪胎的反補貼日落復審終裁建議。據此,印度決定在未來五年里,繼續對中國的相關涉案產品征收反補貼稅,具體稅率為CIF價的17.57%。此次涉案的產品主要是用于客車或貨車的子午線輪胎,這些輪胎可能配備或不配備橡膠管及/或橡膠瓣,且輪輞直徑超過16英寸。
巴西政府也針對中國的汽車輪胎啟動了第三次反傾銷日落復審調查。此次傾銷調查的時間范圍為2023年全年,而損害調查則覆蓋了從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的時段。具體涉案產品為特定規格的汽車輪胎,主要包括65和70系列,輪輞尺寸為13英寸和14英寸,輪胎寬度有三種規格,分別為165mm、175mm和185mm。
而在8月8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也做出了重要決定,他們通過投票,決定維持對中國公交車和卡車輪胎的“雙反”稅。在四名成員中,三名投了贊成票,該組織表示,現在取消關稅可能會損害美國國內輪胎行業。據悉,反補貼稅率介于21%至63.3%之間,而反傾銷稅率則從9%到22.6%不等。
據炭黑產業網統計,今年以來,我國輪胎面臨了來自美國、印度、土耳其、墨西哥、巴西等多個國家的反傾銷調查或復審終裁,累計已達10余次。這一系列的國際貿易摩擦,使得中國輪胎企業在全球市場中遭遇挑戰。
雙反政策影響深遠,輪胎出口結構變化
面對全球范圍內的貿易阻力,中國輪胎企業積極尋求應對策略。其中,海外建廠成為了一種趨勢。泰國成為了中國輪胎企業海外建廠的首選地,中策、玲瓏、森麒麟、雙錢等知名輪胎企業均在泰國建立了生產基地。這一舉措不僅為我國輪胎企業帶來了新的商機,同時也推動了泰國的輪胎制造業發展。據了解,2023年泰國保持了對美國最大輪胎出口國的地位,而柬埔寨也逐漸成為美國輪胎的一個重要來源。然而,隨著中國輪胎企業在泰國生產基地的建立,泰國商用車輪胎對美出口大幅增長,使得美國開始對原產于泰國的輪胎進行抵制。今年7月,美國對泰國的乘用車和輕型卡車輪胎征收的關稅進行了年度審查。
在反傾銷和反補貼的“雙反”政策擠壓下,中國輪胎的出口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曾經,美國一度是中國輪胎的最大出口國,但自2015年“雙反”政策啟動以來,中國輪胎出口受到嚴重影響。據炭黑產業網了解,盡管2024年上半年美國自中國進口的輪胎數量有所增加,但乘用車胎和卡客車胎的進口量卻大幅下降。自“雙反”關稅實施以來,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公共汽車和卡車輪胎數量銳減。2019年,中國對美國的客車和卡車輪胎出口量同比下降了65.4%。而到了2023年,中國在該領域的出口量已經滑落到次于泰國、越南、日本和加拿大的位置。
從市場成績看,中國輪胎出口情況看似有所回暖,然而深入分析后發現,出口結構已發生了顯著變化。原本的市場格局已被打破,現在中國輪胎更多地涌向俄羅斯、東南亞以及非洲等新興市場。
輪胎市場競爭激烈,中國輪胎企業如何破局?
在這一轉變中,中國輪胎行業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據炭黑產業網了解,盡管行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需正視長期存在的老問題和不斷出現的新挑戰。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的會長指出,當前輪胎行業面臨五大難題:產能過剩、市場內卷、行業內部效益分配不均、高昂的環保和人工成本、基礎研究與科技創新方面的困難,以及行業集中度和品牌識別度有待提高。
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品牌化和國際化成為中國輪胎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為應對這些挑戰,我國輪胎企業必須將科技創新和ESG理念融入其長期發展戰略中。這要求企業不僅要及時捕捉輪胎行業未來的新動向,更要通過提供高品質產品和全方位服務來鞏固和提升其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同時,新能源汽車的崛起預示著輪胎行業即將迎來一場深刻的變革。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長,相關輪胎替換市場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這無疑為中國輪胎企業提供了新的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