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集中發布了一批重要國家標準,涉及綠色環保、消費升級領域,助力提升我國綠色可持續發展能力、提振消費信心。其中,《汽車輪胎慣性滑行通過噪聲限值和等級》將于今年的12月1日實施,慣性滑行是指發動機關閉,沒有動力驅動、變速器空擋和試驗輪胎處于自由滾動狀態的條件。該國家標準有利于控制汽車輪胎行駛時所產生的噪聲,降低輪胎行駛因噪聲而產生的污染,增強國產輪胎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而靜音只是評判輪胎性能標準之一,除此之外,油耗、磨損、滾阻等都是測評輪胎性能的標準。目前國際輪胎市場,中國輪胎在中策、玲瓏、賽輪、雙錢、貴州、雙星等頭部企業的帶領下的大放異彩,他們順利發展的背后都離不開背后的這些兢兢業業的“神助攻”。今天,輪胎商業就來盤點那些活躍在輪胎企業背后的“神助攻”!
橡膠工業“黃埔軍校”——青島科技大學
青島科技大學對于橡膠工業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其創立于1950年,前身是沈陽輕工業高級職業學校,當時就已經開設了橡膠專業。1956年該校遷至青島,改名為青島橡膠工業學校;1958年組建為山東化工學院,橡膠工學、合成橡膠是首批招收本科生的專業;1968年3月17日,青島橡膠工業學校并入山東化工學院。1998 年,該校根據教育部新的本科專業目錄,將橡膠、塑料、高分子材料三者合并,統稱為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并于 1999 年“并軌”招生。
作為橡膠起家的專業院校,青島科技大學見證了我國橡膠工業的發展。71年來,青島科技大學先后為我國橡膠領域培養了10萬余名專業技術人才,有數據顯示,全國橡膠工程領域的高級工程技術及管理人才近70%來自青島科大。
在我們熟知的賽輪輪胎、三角輪胎、風神輪胎、貴州輪胎、北京橡膠研究設計院等全國輪胎頭部企業和研究院中,我們都能看到青科大學子的身影——山東科技大學對于中國輪胎事業的人才培養功不可沒。
山東輪胎發展“鼻祖”——國營二廠
說到山東輪胎發展,就不得不提到黃海橡膠的前身——青島第二橡膠廠,也是不少老輪胎人經常念叨的國營二廠。作為國內“輪胎4大家族之一”(輪胎4大家族:國營第一橡膠廠、國營第二橡膠廠、上海大中華橡膠廠、正泰橡膠廠),青島第二橡膠廠始建于1933年,當時名為齊魯公司青島橡膠廠,后為山東橡膠總廠。
1949年6月,青島橡膠廠由青島市軍管會接管,產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國家重點工業轉入戰時軌道,青島橡膠廠作為國內最重要的輪胎廠研制生產出了飛機輪胎,有力地支持了抗美援朝戰爭。
1952年,該廠隸屬省工業廳為山東橡膠總廠第一廠,1953年2月改屬為輕工部,廠名為山東橡膠總廠,在青島、威海下設二、三、四分廠。此后,二、三、四分廠改名為國營第九、六、十二橡膠廠,山東橡膠總廠改名為國營第二橡膠總廠和國營第二橡膠廠。1960年更名為國營青島第二橡膠廠,1963年為青島第二橡膠廠,該名稱一直沿用了30多年,以致在國內輪胎行業“二廠”幾乎成了一個品牌。后來很多人不知道這個第二是全國排名的,青島是沒有第一橡膠廠的。通過國家投資對國營二廠的技術改造和擴建,1954年時,國營二廠的輪胎產量已從52年的20萬條達到60萬條,成為國內最大的兩家汽車輪胎生產廠之一。
國營二廠對于中國輪胎的發展是無法磨滅的,在助力輪胎發展方面,國營二廠積極參與地方援建和培訓輪胎技術、生產人員工作。1969年,為配合中國第二汽車廠建設,青島第二橡膠廠在湖北十堰包建了東風輪胎廠;1971年,又派出大量人員支援魯西南肥城橡膠廠。
同時,對于中國輪胎的技術突破,國營二廠也做出了極大的貢獻。1966-1976年期間,青島第二橡膠廠自主研發試產半鋼絲子午線輪胎,采用完全自主技術生產的半鋼子午胎,最高年產量達到36萬條。到了1980年,青島橡膠二廠的年產量已達到98萬條。1987年,青島第二橡膠廠輪胎產量達到1103027條,突破百萬大關。上世紀90年代后期,青島橡膠工廠改制為黃海橡膠有限公司,而后劃入中國化工集團。
國營二廠,這個讓輪胎行業“心心念念”的輪胎老廠,為今天的山東輪胎發展夯實了堅實的基礎。
神助攻,繪就中國輪胎發展畫卷
對于中國輪胎發展作出卓越貢獻的還有遼寧輪胎集團、榮成市橡膠廠(現山東成山集團)等無數輪胎企業,正是他們用辛勤汗水,換來了如今國產輪胎的“碩果累累”。中國輪胎企業的辛勤耕耘寫就了中國輪胎發展的濃墨重彩,中國輪胎企業的不斷創新,將為中國輪胎發展繪就更輝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