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車轅車轍網消息,2月14日,東營市工信局發布《東營市橡膠輪胎產業發展規劃(2023—2025年)(公開征求意見稿)》,對優化橡膠輪胎產業布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打造高端橡膠產業基地做了詳細規劃。
東營輪胎綜合生產能力1.94億條
2022年,全市規模以上橡膠輪胎企業72家,實現營業收入539.3億元。其中,輪胎制造占據主導地位,規模以上企業35家,實現營業收入441.8億元,占81.9%;橡膠制品企業14家,實現營業收入10.9億元,占2.0%;橡膠配套企業23家(不含橡膠制品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6.6億元,占16.1%。

當前,東營橡膠輪胎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94億條。其中,全鋼子午胎產能達到3660萬條/年、半鋼子午胎產能達到15700萬條/年、工程胎產能55萬條/年。2022年,子午胎產量達到11789.5萬條,占全省產量的1/3、全國產量的1/6,輪胎子午化率達到92.3%。7家企業入闈2022年度全球輪胎75強。
在技術水平上,東營輪胎業現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工程研究中心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院士工作站2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10家、市級重點實驗室11家。全市橡膠輪胎產業省級以上研發平臺達到10家。全市橡膠輪胎產業現有省級智能工廠、省級數字化車間12家,橡膠輪胎產業設備數控化率達到90%左右。
東營輪胎六大短板
文件指出了東營輪胎當前的幾大發展劣勢,
首先是集群發展水平低。我市輪胎企業產品主要面向中低端替換胎市場,產品同質化、低價競爭問題比較突出,企業間協作水平低,整體競爭力不強。
經過近幾年的整合重組,輪胎產業形成了“6+3”的骨干企業群(6家本地企業、3家外來企業,共涉及關聯企業23家,合計產能1.62億條/年),產業集中度雖有所提升,但企業平均單體規模小,產能利用率較低,2021年尚不足70%。

二是品牌競爭力弱。東營市輪胎企業品牌意識不強,市場推廣力弱,部分企業進行貼牌生產,產品價格僅為國際知名品牌的一半、國內一線品牌的2/3。2021年中國乘用車市場原配輪胎的競爭力排名前20名中東營市無一家企業入圍。
三是自主研發能力較弱。總體研發投入不高,投入不足銷售收入的1%,而全球行業平均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比例為3.9%,與國內外先進水平相比還存在著巨大差距。研發機構所能發揮的作用有限,整個產業專利總量不及正新橡膠1家企業的專利數量。
四是企業管理水平低。輪胎企業大多沿用家族式管理模式,現代企業制度不完善,企業家觀念比較陳舊、保守,存在較強的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制約了企業長遠發展。至今,東營市橡膠輪胎產業尚無一家上市公司。
五是要素資源限制較大。輪胎行業作為“兩高”行業管理,新增產能需落實產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五個減量替代”,實行提級審批制度。輪胎企業難以尋找合適的產能替代源,且當前能耗、排放、土地指標缺口較大,新建項目受到較大制約。
8年來東營市企業除賽輪(東營)依托原先手續實施1500萬條/年大輪輞高性能半鋼子午胎項目、金宇輪胎在越南實施200萬條/年全鋼子午胎項目外,其他企業均無新建項目。
六是對外貿易依存度過高。東營市橡膠輪胎產業是原材料和市場兩頭在外,關鍵的原材料和產品過度依賴國際市場,天然橡膠主要依賴國外進口,70%的半鋼子午胎、50%的全鋼子午胎產品依賴國際市場,其中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輪胎占出口總量的80%以上。
目標營業收入650億
文件提出了到2025年東營輪胎業發展目標:
到2025年,橡膠輪胎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產業鏈條進一步優化,集中力量培育3-5家全球領軍型企業,培育一批“專精特新”橡膠配套企業,建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高端橡膠輪胎產業基地。
產業集中度明顯提高。營業收入達到650億元以上,過50億元企業4家以上,進入全球輪胎75強企業8家以上,新增上市企業1家,新增上市后備企業2家。

產品結構更加合理。實施總投資5億元以上的技術改造項目3-5個,高端輪胎產品比例大幅提升,輪胎子午化率達到97%以上。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的產品市場份額大幅提高,3家以上企業進入乘用車輪胎原配市場。
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重點企業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提高到2%以上。建成橡膠輪胎產業公共研發服務平臺并實現正常運轉。省級以上企業創新平臺達到15個以上。
智能制造水平持續提升。輪胎行業應用工業機器人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提高,力爭輪胎智能制造達到全國一流水平,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95%以上。打造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10家以上。培育上云企業40家以上。
穩步推進整合重組
文件對橡膠輪胎產業做了重點布局,披露了近兩年的重點建設項目如下:



文件還提出,發展主要任務包括,著力淘汰落后產能,深入實施“畝產效益”綜合評價,依法依規實施資源要素差別化政策,推動“僵尸企業”有序退出和市場出清,引導因環境容量等因素不宜繼續發展的產能有序轉移退出。嚴格行業準入,進一步完善負面清單,嚴控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建設項目,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全面淘汰出清“低小散”“臟亂差”問題橡膠輪胎企業。
同時將穩步推進整合重組。按照資源向優勢企業集聚、企業向專業園區集聚的思路,分類施策、梯次推進整合重組,將輪胎生產企業整合為5至7家大型行業骨干企業,提高產業集中度與核心競爭力。

對第一梯隊的“6+3”骨干企業及其關聯企業,支持其對市內外企業開展整合并購。對第二梯隊的14家企業,引導其與第一梯隊或其他強企央企合資合作,提升企業盈利能力和管理水平。對其余水平不高、規模不大的企業,穩步推動其退出低效產能。
支持爍元新材料、金宇輪胎、華盛橡膠、恒豐橡塑、興源輪胎、永盛橡膠等骨干企業通過優化企業優質資產,加快企業上市步伐。加快國際化產業布局。
(原標題:重磅,東營輪胎官宣發展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