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中國經濟與化工行業轉型發展窗口期,企業如何把握新機遇?” “如何以可持續創新為內生動力,實現炭黑等補強材料行業的跨越式發展?”“碳硅材料產業如何通過與客戶的技術共創來實現共贏?” “如何夯實人文基礎,從而推動企業人才戰略變革并實現組織軟實力的提升?”

《卡博特洞察》系列訪談節目(共六期),將為您呈現卡博特多位高管對于未來經濟發展的前瞻分析、行業發展趨勢的深度洞察以及對公司發展戰略的權威詮釋!
本期《卡博特洞察》,我們邀請到了卡博特公司全球執行副總裁、全球碳硅材料技術方案及電池材料業務總裁兼亞太地區總裁朱戟先生,與我們聊一聊他對企業和行業發展的洞察、思考和獨特見解。
>>點擊視頻收看本期《卡博特洞察》>>
朱戟先生擁有30余年基于全球視野的行業經驗和專業成就,是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實體商務檔案”中登記的“注冊官員(Registered Officer)”,曾擔任國際化學品制造商協會 (AICM) 理事會主席職務,并被中國石化聯合會評為 “2019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十大影響力人物”。
他除了擔任卡博特公司亞太地區領導人外,還全面負責公司全球碳硅材料技術方案及電池材料業務的管理,包括領導電池材料、特種炭黑、特種聚合物、氣相金屬氧化物及氣凝膠業務。
以下為本期《卡博特洞察》的文字實錄:
主持人:第一個問題是關于中國的經濟環境和未來趨勢,這也是大家近期比較關心的話題,您最近也經常到全國各個工廠走訪,不知道卡博特的員工們對此怎么看?
朱戟:新年之后,我去各個工廠和大家做溝通交流,了解大家新年的一些規劃和想法。很有意思的是,我了解到很多員工,家里添了新生兒、購置住房、添置車輛甚至是添置第二臺私家車。這讓我感受到公司員工消費的信心非常強。當一個公司的員工非常有信心消費的時候,就是表明他對公司是有信心的,他相信他未來的薪酬是有保障的,他相信會公司會有更好的發展,他認為他未來是安心的??吹絾T工有這樣的信心去消費,對于我們管理層來說,是最值得高興的事情。
主持人:公司的業績表現和經濟形勢息息相關,您怎么看待當前的中國經濟?有哪些挑戰您認為是值得關注的?對企業來說又該如何應對?
朱戟:經營企業必須要面對經濟環境這個問題。很多人認為中國經濟短期內會有點挑戰,但長期來看是向好的,或者說市場很大、潛力很大。我個人不太喜歡講這樣的方向,為什么呢?因為如果這樣講,永遠都會是好的,中國市場潛力的確很大,人口眾多,而目前個人收入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而我認為,短期的問題必須要得到解決之后,才能夠談長期的發展。如果沒有短期的成功,就不可能有長期的成功。企業只有不斷獲得短期成功,才能積累為長期優勢。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經濟也是如此,短期之內存在通貨緊縮、外商投資下降、企業的發展質量等問題,而且這些問題相互關聯,所以大環境的確是非常的不確定。那么在這樣不確定的情況下,企業到底應該怎么辦?
我認為,企業要對自己過去非常習慣的一些做法、想法、思維定律進行重新審視。比如說,這么多年來,大家比較關注的“經濟全球化”、“競爭優勢”,這些傳統定義的概念未來是否還適用?我覺得每家企業都要重新認真審視。在全球化受阻的背景下,中美兩個經濟體實際上已經開始比較平行地運作。很多人過去一直相信中國經濟或者中國企業發展到一定的程度后,會和歐美的經濟體進行結合。關于這個假設條件,我認為每個企業需要重新去審視和定義,要承認目前的變化和短期內的改變。根據我在商界三十余年的經驗,我們今天碰到的問題,在三十幾年前根本不可想象,所以在管理層面必須要做出非常明確的判斷:以前的投資做法,是不是后面十年還可以沿用?我認為都需要重新審視。
主持人:所以承認變化、擁抱變化并迎接挑戰。前面您分享的這些經濟挑戰更像是結構性的問題,可能短期內不太容易解決。您認為中國會經歷類似日本30年的經濟停滯嗎?還是說中國有不一樣的路徑?
朱戟:大家普遍認為,中國不會經歷日本30年所謂的發展緩慢的過程,理由是中國的體量很大,潛力也很大。那么我認為,中國不會重復走日本的30年的老路,但理由不是因為中國具備特殊的優勢,為什么這樣講呢?
日本也有它特殊的優勢,比如,日本僅在美國的投資就已接近8,000億美元。那可想而知,像TOYOTA(豐田)等日本頂尖企業在歐美地區的投資,不僅帶來很大的利潤,還積累了大量的資金,以支持他在日本的運作,相較之下,我們中國目前很少有公司在海外擁有如此大規模的投資,并以此獲取回報來支撐國內經濟發展。所以,日本有它的優勢,中國當然有它的優勢,所以我并不認為是因為有優勢,中國才不會經歷30年的緩慢發展路程。
那為什么說我相信中國不會重蹈日本的覆轍?是因為日本這30年的發展歷程已為我們提供了前車之鑒。無論是中國政府、學校、研究機構,還是眾多經濟企業、經濟學者,他們像“觀影(Watch the Movie)”一樣,目睹了這場“戲”的演進,自然而然就會學習如何規避風險,避免重蹈覆轍。
那么在這個過程中,我認為非常重要的是,政府或者整個經濟體系需快速采取行動。因為日本的問題就在于拖了很久,進展緩慢。在當前形勢下,我認為中國應采取大幅度的刺激措施,大步邁進,而非所謂的“慢步快走”。具體而言,就是要把刺激措施重點放在消費端,而不是像日本那樣側重于投資端。所以我希望,如若已經認識到這一點,在當前階段,中國應大力且快速地在消費端實施刺激政策,以迅速推動經濟復蘇,待經濟回升后再逐步實現平穩。所以,我認為中國一定要避免重蹈日本三十年來的覆轍,需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制定快速有力、具有決斷性的方案,能夠在消費端拉動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