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社會經濟及大眾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大大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在較短時間內引發了自行車和電動自行車社會需求大增,并同步拉動了力車胎產品的市場需求。這是《中國橡膠》雜志從近日結束的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秘書長會議上得到的信息。
據中橡協力車胎分會秘書長陳志海介紹,雖然受疫情影響,2020年一季度力車胎行業生產經營陷于停頓和半停頓狀態,行業主要經濟運行指標急劇下滑;但從二季度起,行業整體運行漸行漸好,三季度基本處于滿負荷運行狀態,四季度后仍然保持了較快的運行速度。
據力車胎分會統計,2020年1-11月,重點會員企業共完成工業產值同比(下同)增長8.36%,實現銷售收入增長6.16%,出口交貨值增長2.45%,實現利潤增長47.0%。主要產品產量方面,1-11月,自行車外胎產量增長15.5%,電動自行車胎產量增長18.2%,摩托車外胎產量下降0.5%,綜合內胎產量下降5.2%。
據海關總署統計,2020年1-11月,力車胎產品出口總量32.1萬噸,增長3.37%;出口總額8.6億美元,增長3.65%。
陳志海告訴《中國橡膠》雜志,自行車胎和電動車胎產銷量增幅和利潤增幅較大;摩托車胎下半年出口量增幅較大,彌補了國內市場的下降;同時,頭部企業拉動作用越來越強,行業集中度快速提升。
陳志海分析,疫情下力車胎行業經濟運行能夠實現逆勢增長,主要有如下幾方面因素:一是行業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工作抓得早做得細、措施得當有力,不失時機地抓住了國內外市場需求瞬間大增的機遇;二是經過“十三五”以來的產業結構調整,特別是自動化、智能化升級和企業環保治理取得的突破,行業發展瓶頸正在得到化解,部分重點企業在成型、硫化等工序人均生產效率實現“倍數級”提升,當市場機會到來之際,這些先進裝備技術的優越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和發揮;三是行業歷經百年發展,已形成較完備的上下游產業鏈,主要原輔材料供應充足,加上國內疫情防控效果顯著,物流運輸通暢,社會生活回歸正常,為行業生產經營各項工作的穩定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陳志海認為,2021年力車胎行業運行仍有望保持較快增長。當前,全球新冠疫情正處于加速上升態勢,我國疫情防控形勢也依然嚴峻復雜。在此大背景下,人們更多地選擇自行車或電動自行車為短途出行工具,健身活動更多地由戶內健身房走向戶外曠野,這意味著至少在今年年內自行車胎和電動自行車胎的國內外市場需求仍將保持旺盛;摩托車胎在經濟發展中國家的需求量也將保持平穩增長。
陳志海表示,現階段全球力車胎產品基本產自中國和印度、泰國、越南等國家,雖然南亞與東南亞地區力車胎產業遭受疫情的沖擊不算太大,但受該地區上游產業鏈配套、資本金投入能力等因素制約,其力車胎產能要實現短期快速擴張較為困難。因此,對于力車胎產品基本依賴進口、且在過往一個時期對我國力車胎輸入設限圍堵的部分國家,有可能出于現實考量暫時放寬限制。他認為,在多種因素綜合作用下,我國力車胎行業有望在未來一個階段繼續保持產銷兩旺的發展勢頭,只要行業企業密切關注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和上下游產業發展趨勢,堅持不懈地落實好企業內部防疫措施,制定好相關的風險防范預案,力車胎行業有望在2021年繼續保持較快發展,為行業“十四五”發展贏得良好開局。
同時,陳志海也提醒行業,雖然疫情再度拉動了力車胎產品的市場需求,但疫情不可能化解力車胎行業在發展中遇到的瓶頸。因此,無論是搶抓后疫情時期的市場商機,還是謀求企業的穩定可持續發展,企業都必須將提高質量與效率置于首位,加大投入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升級改造,更加重視品牌和人才培育、創新力提升、特色產品開發等工作。
陳志海認為,隨著行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化、中高端產品比例和高新技術、高新材料應用逐步擴大,不僅上下游產業、產學研之間的協同創新關系將更加密切,同行企業之間優勢互補的合作發展機會也會逐步增加。可以預見,行業集約式發展取代粗放式發展、良性競爭代替惡性競爭的新型發展格局,將在“十四五”時期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