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金融界消息,隨著國際油價在本周伊始創下14年高位,這一全球“大宗商品之王”價格飆升的影響,也不出意料地開始向石油化工產業鏈的下游擴散,塑料行業便首當其沖。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利潤率因成本的飆升而被擠壓殆盡,許多塑料生產商已減少了生產活動,這是油價飆升所導致的需求破壞可能蔓延到其他行業的首個跡象。
據多位行業內的貿易商透露,亞洲一些制造石化產品的工廠的運營商,已經將加工率降至了80%,這些塑料產品通過會被用作生產兒童玩具到汽車內飾等眾多產品的關鍵材料。在以往,這些被稱為石化裂解廠的設施通常是滿負荷或接近滿負荷運轉的。
這些貿易商指出,原油價格的飆升和對來自俄羅斯的石油衍生商品石腦油的供應前景存疑,正對韓國、中國臺灣和馬來西亞的裂解廠生產塑料的經濟性提出了挑戰。這也是俄烏沖突可能導致那些依賴上游原材料的行業面臨經營困難的一個早期跡象。
據行業咨詢公司FGE的數據,亞洲多達15%的石腦油進口來自俄羅斯、黑海和波羅的海地區。
石腦油是以原油或其他原料加工生產的用于化工原料的輕質油,主要用作催化重整和裂解等化工工藝的原料,其下游產品包括乙烯、丙烯、丁二烯等一系列化工品。
目前,許多石化工廠已經暫停了從俄羅斯的采購,并對是否要在油價如此高的背景下在其他地方購買石油感到猶豫不決,這些石化工廠的成品需要大約六周左右才能生產完畢。
高昂的運費也加劇了成本方面的挑戰,并導致企業寧愿現在就削減生產活動,也不愿冒巨大損失的風險。
用于生產塑料的乙烯和丙烯在內的商品的利潤率本來就很低,而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相關行業的利潤率已進一步縮水。
FGE高級分析師Armaan Ashraf表示,“對于亞洲的裂解廠而言,形勢非常不明朗。”他表示,在原油價格高達每桶130美元的情況下購買石腦油“風險很大”。他還補充稱,至少一個月的生產利潤率都將維持在較低水平。
據相關貿易商表示,中國臺灣的臺塑石化公司正將其麥寮工廠裂解裝置的運轉率降至80%至85%;韓國樂天集團旗下的樂天化學泰坦公司也已將其馬來西亞工廠的運轉率降至90%以下,并計劃在市場條件惡化時進一步降低。
與1月初不到10美元的現貨溢價相比,面向亞洲交貨的石腦油即期價格與1個月后合約的溢價已超過了30美元/桶。現貨溢價的程度正反映出市場對極度緊張的供應狀況感到焦慮。
更多炭黑資訊,請關注炭黑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