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產業網據電池工業網消息,日前,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發布消息稱,該院碳中和(籌)研究所唐永炳研究員團隊的一項新型鋰離子電池技術,于2022年5月24日完成了規模化量產。統計數據表明,本次規模化量產的產品合格率達到99.11%,過程各工序合格率均99%以上。據介紹,該款電池最低工作溫度可以達到-70℃,而最高工作溫度高達80℃,而且低溫與高溫性能可以同時兼顧。

近年來,鋰電競爭維度不斷拔高,已逐漸從產能規模競爭轉變為技術創新競爭。
在全球鋰電需求邁向1TWh的行業背景下,產能擴張成為搶占市場的最佳方式。據統計,僅寧德時代、蜂巢能源、中創新航、國軒高科、億緯鋰能、比亞迪6家企業2025年產能規劃就達到了2870GWh,是2021年動力電池產量的13.06倍。
但現階段,我國鋰電行業存在“高端產能不足,低端產能過剩”的情況,落后產能正在被逐漸淘汰。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動力電池產能為511GWh,但出貨量為80GWh,由此得出總產能利用率僅為15.66%,鋰電池環節已經到了不要盲目擴大產能的階段。
不久前,比亞迪正式發布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技術,把車身與電池系統進行高度融合。3月,寧德時代首席科學家吳凱透露,通過不斷技術迭代,寧德時代推出了第三代CTP技術,內部稱其為“麒麟電池”,并將于今年四月正式發布。2月,特斯拉發推文表示,加州的試點工廠在1月份生產了100萬塊4680電池,4680電池正式進入量產階段。
在全球鋰電池供需出現缺口的當下,產能競爭或許不失為快速占領市場的好方法,但隨著下游需求增速趨于穩定、電池企業不斷加快產能建設,供需缺口將逐漸縮小直至消失,屆時技術創新將成為下一輪競爭的關鍵內容。